石油机械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耗子

[灌水] 活到天年——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(二)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4-9 12:24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湖北仙桃
11. 人体老生寒,太溪定生暖

凡是寒凉体质的人,都不妨通过常炙太溪穴,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,让“体内的冰雪”变成春天的涓涓细流……

太溪,是肾经上的穴位,在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,当我们用手指按在这个位置上时,马上可以感觉到这里动脉的跳动。古代很多大医面对病垂的病人,就是用这个穴“补肾气”、断生死。如果在这个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动的动脉,说明病人肾气未竭,还可救治;如果这里没有跳动,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,比较危险了。

  太溪穴,它是人体阳气汇聚的一个重要之地。

  北京的西城有位名老中医张士杰,临床最擅长使用太溪穴,无论什么病,他都会取太溪穴进行治疗,效果非常好,所以人送外号“张太溪”。我也曾用太溪治疗过不少疑难杂症,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故事:

  有位女士,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,工作十分出色,家庭也很幸福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好几年前就想要个孩子,但一直未能如愿。去医院检查,夫妻双方都正常,吃了很多药,试了很多民间偏方,也没有作用。找到我的时候,她急迫地说:“武老师,我都33岁了,再不能生小孩就是高龄产妇了,求求您,您无论如何要帮帮我!”

  我看她的脸,完全是一派虚寒之象。给她把脉。她的手微微发凉,这是阳虚的表现,阳虚则不达四末,气血到了四肢,已经成了强弩之末,不能给手脚带来温暖了;六脉微细,这是通体虚寒的表现;尺脉尤其微弱,说明她肾气尤其虚弱。

  我们知道,冬天的时候,种子是不能发芽的,因为天寒地冻。人体何尝不是如此?肾气不足,身体虚寒,胞宫寒冷,哪里能受孕啊?我给她开了两个成药,一个附子理中丸,一个艾附暖宫丸,让她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用量交替着吃,先吃完一盒附子理中丸,再吃一盒艾附暖宫丸,如此交替。附子理中丸能温中散寒、振奋阳气,艾附暖宫丸则能直接温暖胞宫。如此交替,就有望改变她体内的环境。为了确保疗效,我又给了她一盒艾条,让她每天灸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和太溪。

  我教病人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是:把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,以能明显感觉到烫为宜,感觉到很烫的时候就要移开一点。这位病人也是这么做的,但两天以后,她打来电话,说:“武老师,我按你的方法灸太溪穴感觉没什么用。”

  我一听,心里隐隐有点疑惑,便问她:“为什么没用呢?”

  “别的穴位稍微灸一会儿就感到烫,但是这个穴没感觉,灸了半天还是不烫。”

  我说:“请你来一趟医院吧,不用挂号,直接来找我,我给你灸。”

  果不其然,艾火离她的皮肤不到1厘米,她只能微微感觉到暖和。大约半个小时后,整整一根艾条烧完了,她感觉依旧。我又点燃了一根,递给她,让她继续灸太溪。她有点着急了,说:“灸了这么久,究竟有没有用啊?”

  “没用我干吗要灸呢?你感觉灸得舒服吗?”我问。

  “倒是挺舒服的,越来越感觉有股暖流从双腿暖到肚子里。”

  “这不就是效果吗?”

  第二根艾条烧完一半的时候,她忽然说:“哎呀,我感觉烫了。”

  我朝她望去,以前白中微微发青的脸,此刻如三春桃花。

  我跟她解释说:“太溪穴大口大口地吸收艾灸的热量,吸收了这么久才够!这说明你体内寒气太重。热量全部被太溪穴吸进温暖你的肾经去了,所以你一直感觉不到烫。你回去后,别的穴位都不用灸了,只灸太溪就行了,这是最直接补充你体内热量和阳气的方法。”说完,我又让她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,她看了非常兴奋,说她的脸色从来都没有这么白里透红过。

  大约3个月后,她打来电话,说她回去后,头两天还得灸半个小时才能感觉到烫,后来这个时间就迅速缩短了。现在,艾条放上去几秒钟就能感觉烫了。她还说,她刚刚检查出来,自己已经怀孕了,问还要不要继续灸。我说:“你的目的不是达到了吗?何不得鱼忘筌呢?”

  这位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,凡是寒凉体质的人,都不妨通过常灸太溪穴,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,让“体内的冰雪”变成春天的涓涓细流……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4-9 12:25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湖北仙桃
12. 有效就是硬道理——6个穴位包治众病

我只要教给一个对经络和穴位一无所知的人一个简单的歌诀,就能让他成为半个针灸推拿医生。这个歌诀是:“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”这个歌诀叫“四总穴歌”,四句讲了四个穴,每个穴的威力,打个比喻来说,相当于“原子弹”,一治就治一大片。

谈到用穴位治病或者养生,很多人都怕麻烦。摊开一张《穴位图》,密密麻麻的穴位,经穴365个,奇穴还有很多,到底该怎么记住?怎么用?恐怕很难。其实,这么多穴位,就连一般的针灸医生也不会全部记住的,要使用穴位,我们得从最简单的、最有统摄性的穴位开始,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律,慢慢拓展。

  对一个对经络和穴位一无所知的人来说,平时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歌诀就能为自己进行基本的养生保健了。这个歌诀是:“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”这个歌诀叫“四总穴歌”,四句讲了四个穴,每个穴的威力,打个比喻来说,相当于“原子弹”,一治就治一大片。

  足三里治肚腹部,委中治腰部、背部,列缺治头部、颈部,合谷治面部。每个穴对发生在它所对应部位的几乎所有的病症,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。尤其是对于那些慢性病、小毛病,只要坚持使用,最见疗效。

  后人在这四句歌诀后面又加了两句“酸痛取阿是,胸胁内关谋”,就是说,身体任何部位的酸痛,都可以在身上寻找阿是穴,也就是按上去疼痛的地方;胸胁部位的一切疾病,都可以用内关穴解决。这样就更全面了,涵盖了整个人体。把这几个穴位用好了,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,咱们就能解决一大半。

  以列缺为例。列缺是肺经上的穴,我们把两手的虎口交叉,食指尖端点到的地方就是该穴。列缺善治头上、颈上的疾病。最典型的用法就是治疗落枕。有时候,因为睡觉姿势不对,或者脖子露在外面吹风着凉了,早上起来,发现脖子僵硬、疼痛,非常难受,这就是落枕。可以拨动列缺穴,不适感会迅速减轻。此外,这个穴还治疗头痛,尤其是偏头痛、口眼歪斜、牙痛等,效果也非常明显。由于它在肺经上,所以还能治疗各种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等。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。弹拨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,使肌肉、筋腱来回移动,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。列缺穴位置有很多筋时,弹拨列缺穴弹拨这些筋,力度要合适,以有明显的酸痛感为宜。

  其实,像咳嗽、气喘这样的疾病,都跟喉咙有很大关系,咽喉肿痛就更不用说了。列缺穴的这些主治功能,都可以归属到“头项寻列缺”这一句歌诀中。项,就是脖子、颈,包括里面的咽喉。很巧的是,列缺穴所在的位置手腕,通常也被人们称为手颈、手脖子。手脖子上的穴能治脖子上的病,这不是巧合,其中存在着很神奇的对应关系。不仅列缺穴,手颈上经渠、太渊、神门等穴位,对治疗颈椎病、咳嗽等也有疗效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不但有手脖子,还有脚脖子,脚脖子上的穴位能不能治疗我们脖子上的病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艾灸太溪穴治疗慢性咳嗽,效果非常好。总之,当脖子出现小毛病的时候,我们在手腕、脚踝等部位到处按压、弹拨,找到有明显酸麻胀痛的地方,那就是治疗点。

  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一个重要原则:“以痛为腧。”就是说人体哪里出现了疼痛,哪里就是治病的腧穴。照老祖宗说的办,我们人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定腧穴。

  这个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延伸,人体手足上很多部位的命名,都在互相借用。人体有颈,也有手颈、脚颈;有肚子,也有腿肚子;有背,也有手背、脚背,以及耳背。这种借用,不是完全出于偶然的,人们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这些部位的关联性,所以在命名上也让它们相互关联。我们如果能把这种关联运用到养生和治病上,效果是不可思议的。比如,腿肚子上的合阳、承筋、承山,对腹痛都有很好的疗效,肚子痛、肚子胀的时候,可以在这3个穴连成的线上寻找压痛点。背部酸痛或者背部僵硬疲劳的时候,可以在手背、脚背上找压痛点,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。耳背更为神奇,它也对应于人体的背部,当我们独自一人无法捏积的时候,可以用从下往上捏耳背代替,每只耳朵捏10次,会感觉非常舒服。

  使用穴位,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内容的,只要抓住最核心、最重点的内容,其余内容可以根据一些规律去推演,我这篇文章只是做了一个示范,教大家一个举一反三的方法。更多的规律,我后面还会陆续谈到,当然读者也可以举一反三,在自己身上试验,得出更合身的经验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4-9 12:26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湖北仙桃
13. 救命大隐士,委中最无私

委中穴,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,却任由腰痛、背痛折磨,这真是太可惜了。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,我们不妨三顾茅庐,把它请出来,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。

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,比如腰痛、背痛、腰酸、腰椎间盘突出等,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,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。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,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,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,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,脊椎左右各两条。我认为,只要打通膀胱经,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。

  说到打通膀胱经,马上有人跃跃欲试,说:“这容易,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。刮出紫斑来,气血就通了。”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,但是,有没有更好、更简单、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?

  当然是有的。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:“腰背委中求。”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,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。委中穴很好找,就是在窝里面,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,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,继续下行。因此,刺激这个穴位,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,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。我在平时嘱咐病人自己调养的时候,常常建议他们“以指代针”,用按压的方法。而通常我用这个穴,一用就有疗效,病人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,也会大为减轻。

  但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穴位的时候,效果却并不理想。所以他们经常问我:“您是不是运用了功夫啊?”其实,这点小手法哪里需要什么功夫?我的功夫不是手上或者针下的功夫,而是理解古人传下来的口诀的功夫。“腰背委中求”是什么意思?很多人将其理解为:腰背上的病痛就要取委中穴。这就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,还有一个“求”字,被他们给丢了。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:腰背上的病痛,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。求什么呢?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,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,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,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,会发现它是凹陷的,这是正常状态。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,或者有条索状物,或者有一个小包,或者有一处压痛点,这才是你所要“求”的东西。用针把这个凸起或小包扎下去,或者用手指揉它,让它自行消失,这样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。

  有很多朋友的委中穴上没有这个东西,那就说明委中不起作用了,那就别用啦,任何穴位起作用都是要有它的物质基础的。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。而在委中这里能“求”到凸起或小包的,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。有一段时间,我为了观察委中穴,就特意到公共浴室去看,看到委中鼓起的,我就走过去搭讪,说了没几句就问:“您是不是有点腰疼啊?”结果很神奇,问一个准一个。

  治疗由膀胱经气血不通所产生的腰痛、背痛、腰扭伤,还有两个小偏方:一是拿点硼砂点内眼角的睛明穴,或者不用硼砂,直接用手指按压睛明。当然,用硼砂效果更好一些,因为硼砂能给睛明穴一个更强烈的刺激;二是掐双脚小趾外侧的至阴穴,一般来说,掐各穴5~8分钟,腰痛就会减轻。

  这两个方法为什么如此有用呢?因为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,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终止穴。每一条经脉的起止穴都有不同寻常的功效,它们能调动整条经脉的气血。好比一条蛇,无论是刺激它的头部还是刺激它的尾部,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刺激,它全身就能剧烈地动起来。不但膀胱经,其他经脉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取穴,以疏通其气血。

  一般说来,对于十二条经脉以及任督二脉,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个思路,用它的起始穴和终止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。如果能再在这条经的其他部位取1~2个穴,那就更加得心应手了。好比用膀胱经治疗腰背病痛,我们用睛明、至阴和委中3个穴,就足够了。

  当然,治疗膀胱经最重要的还是委中穴。委中在窝藏得很深,我们稍微把腿一弯就把它埋藏起来了,可能是因为它用途大,所以才被人体保护得如此严密吧。也正是因为它藏得最深,所以非常娇弱,也非常敏感,一旦受到刺激,反应就会最强烈,最能波及整条经络。可惜的是,因为埋藏得深,所以它受到的刺激最少。

  委中穴,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,却任由腰痛、背痛折磨,这真是太可惜了。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,我们不妨三顾茅庐,把它请出来,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4-9 12:27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湖北仙桃
14. 别拿胃痛不当回事——胃痛的身心共治法

因为心胃相通,所以,出现胃心痛的时候,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,疗效是不明显的。胃痛的时候,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,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,那说明这个胃痛是“心胃痛”,得非常小心,不能再认为“胃痛不是病”了。

一次,我在餐厅无意间听到两个人聊天。一个说:“我经常胃疼。”另一个说:“没关系,胃疼不是病嘛。”我吓了一跳:过去只听说过“牙疼不是病”(其实牙疼也是病,而且是可以治疗的),还从来没听说过“胃疼不是病”这个说法。回到家,我赶紧在网上一搜索,才发现“胃疼不是病”的说法还真不少。

  胃疼现在已成了小资病或者白领病。往往就是这一群小资、白领,饮食起居极其没有规律:他们经常不好好吃早餐,晚餐又吃得很多很丰盛;他们夜生活丰富,很晚才睡觉,而且还吃夜宵;他们经常喝各种冰镇饮料、碳酸饮料。长此以往,没几个人的胃不出问题。我在临床上各种病人都见过很多,唯独胃疼的病人很少,看来一般的胃疼,很多人能忍也就忍了,因为,他们往往认为胃疼真算不上是一个病,再怎么疼也至少不是威胁健康的大病。

  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。胃疼不仅是病,而且还是一个危害很大的病。

  现在很多心脏病病人,尤其是心梗病人,都有长期的胃痛病史。那种胃痛是有一阵没一阵的,时轻时重,病人开始也没有好好治,等到治的时候又没能完全治好,一直拖着,拖到最后,心脏病出来了。

  心和胃是密切关联的两个器官,《灵枢经·经别》说:“足阳明之正,上至髀,入于腹里,属胃,散之脾,上通于心。”里面明确指出,胃经有一条经别直接上通于心。慢性胃痛之所以难以治愈而最终引发心脏病,就是这一条经别被堵住了。

  心胃相通,而且它们的位置也很接近,都在胸口窝那一块。所以,我国古代的医书中很少见到“胃痛”的记载,而只有心痛。《黄帝内经》和《诸病源候论》中记载的心痛有多种,其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心脏受伤而痛,这叫“真心痛”,是“朝发夕死、夕发朝死”的,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。其他的“心痛”,只不过来自于心包受邪,相当于现在的心绞痛等;还有相当一部分心痛其实就是胃痛,《诸病源候论》称之为“胃心痛”。虽是胃心痛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,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真心痛。

  因为心胃相通,所以,出现胃心痛的时候,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,疗效是不明显的。我在给人治疗胃痛的时候,最常用的两处穴位是内关和脊柱上的至阳、灵台。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,在手腕上方2寸左右的地方,我们可以以这一点为中心,沿着心包经上下寻找,找出按上去最有酸胀或疼痛感的地方,按揉一会。至阳和灵台也是如此,我们只要以这两个穴为参照点,在脊柱上上下寻求,找到压痛最厉害的那一点就行了。胃痛的时候,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,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,那说明这个胃痛是“心胃痛”,得非常小心,不能再认为“胃痛不是病”了。

  也正是因为心和胃之间有这么一条特殊的经别连着,胃的健康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智和神明。胃疼的人精神会略显萎靡,这是心阳受扰;喜欢暴饮暴食的人,头脑会变得迟钝,记忆力会衰退;有很多人失眠,也是因为晚餐过量,肠胃不和,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都会说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

 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失眠的病人,他们一般都有脉滑数有力,舌苔厚腻,兼见腹胀、腹泻或大便不利等症,这时我会给他们开一付健胃消导的药,方中用麦芽、山楂、莱菔子、厚朴、甘草、陈皮、半夏等,并让他们晚上别吃晚饭。据病人的反馈,效果是非常不错的。有的病人反映:“本来以为晚上不吃饭会饿得睡不着,哪知道,吃了您的药,肚子就不胀了,晚上虽然有点饿,但是心情很放松,很快就睡着了。”心情很放松,说明通过治胃已经对心起到了作用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石油机械网 ( 渝ICP备19008190号-1 )

GMT+8, 2024-5-16 06:44 , Processed in 0.081985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Discuz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